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婵
“人在麦地里,心里才踏实。”5月30日一早,天终于放晴,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一夜听着雨声没睡好,天一亮就爬起来。
当天郭天财的第一站是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刘崔吴村。这里有一块麦田,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萌动发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郭老师,你来啦。”看到这张熟悉的脸,一位老农眼里瞬间有了光。
郭天财折下一株小麦,捧在手心里端详,有些心疼地喃喃自语:“前几天来看,还好好的。”
眼下该怎么办?
不要盲目着急抢收,通风晾一两天,否则收回去也容易“堆积热”;排水降渍是第一步,农机调度一定得精准有序,别打乱仗;把家底摸清楚,检测判断哪些还能当口粮,哪些可作饲料、酒精甚至肥料……很快,他的“药方”就开出来了。
不远处的兴旺农机合作社,有几台中型烘干机,每台能装15吨小麦,这几天成了区里的“香饽饽”。
“含水量30%的麦粒,几个小时能烘干?”
“12小时。”
“烘种子温度多少?烘口粮温度多少?”
“种子得60摄氏度左右低温烘干,保持活性。”
合作社负责人韩保东对答如流,郭天财很满意。
“你们要24小时不停烘、放开烘,省市有补贴政策。安排人员两班倒,但是一定要注意生产安全!”已走出大门的郭天财又折了回来,叮嘱了几句。
漯河市临颍县有几块地的麦子前期染了茎基腐病,现在咋样了?郭天财放心不下,看路程不远,便过去看看。
“这块麦田是麦椒套种的,有垄能通风、排水好。像这样的地,情况稍好一些。”郭天财小心拨开麦苗,在垄上边走边说。
地的主人是“80后”新农人王若飞,最关心自己的几块繁种田现在该咋管理,拉着郭天财就往田那头急匆匆走去。
“繁种田更要细心排查,优先保证抢收和烘干。实在当不了种子,就转商品粮,能多保一亩是一亩、能多保一斤是一斤。”郭天财耐心解释着。
路过驻马店市驿城区刘阁街道任马庄村,见有农民在路边晾晒麦子,郭天财又忍不住下了车。
“你这麦子虽然发芽了,还可以做酒精,出来度数还高。”郭天财细心问坐在电动车上守麦的年轻人,家里有几亩地,买了保险没,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收麦。事无巨细都交代清楚了,他才上车。
往年,一顶草帽,是郭天财跑“三夏”的标配,今年是一双“能蹚泥地”的旅游鞋,连天在地里浸着,黑色染成了土黄色。
“看,太阳出来了。”他跺跺脚上的泥,赶往下一站。
标签: